不可抗御的原因,域名改为dsyq.org/感谢收藏^_^
民主义,而对农民肆意敲诈勒索的人。后收入他的短篇集《六月里的杜鹃》,一九二九年四月上海现代书局出版。
281107致章廷谦矛尘兄:却说《夜读抄》经我函催后,遂由小峰送来,仍是《语丝》〔1〕本,然则原稿之已经不见也明矣。小峰不知是忙是窘,颇憔悴,我亦不好意思逼之,只得以意改定几字,算是校正,直到今天,总算校完了。
他所选定之印刷局,据云因为四号字较多。但据我看来,似并不多,也不见得好,排工也不好,不听指挥,所以校对殊不易。现在虽完,不过是了了人事。我想,书要印得好,小印刷局是不行的,由一个书店印,也不行的。
看看水果店之对付水果,何等随便,使果树看见,它一定要悲哀,我觉得作品也是如此,这真是无法可想。为要使《奔流》少几个错字,每月的工夫几乎都消费了,有时想想,也觉不值得。
我现在校完了杂感第四本《而已集》,大约年内可以出版的。
迅上十一月七日斐君兄均此致候不另。
注释:
〔1〕《语丝》本按周作人《夜读抄(二)》曾发表于《北新》半月刊第二卷第十期(一九二八年二月),这里说《语丝》当系误记。
281128致章廷谦矛尘兄:十二,廿四两信都收到。季茀我想是不会到北京去的,但他赴首都以后,讫今未有信来,不知住在何地。来函所说的事〔1〕,倘见面(他似乎时常来沪),或得他来信后,即当转达。
抱经堂的书,《西厢记》非希见之书,《目莲记》既然眼睛已方,则和我所有的非万历本,大约也相差无几,不要它了。该堂将我住址写下,而至今不将书目寄来,可见嘴之不实,因此不佞对之颇有恶感,不想和他交易了。
《说郛》钱请不必急于交还,茶叶也非必要。或者要买一点图书馆的书,但将来再说罢。
王国维的著作,分为四集,名《王忠悫公遗书》〔2〕??或《观堂遗书》,我买了二三四共三集,初集因较贵未买,现在上海一时没有了。不知杭州有否?如有,买以见寄亦可,价大约是十四元?。
成公舍我〔3〕为大学秘书长,校事可知。闻北京各校,非常纷纭,什么敢死队〔4〕之类,亦均具备,真是无话可说也。
迅上十一月廿八日斐君兄均此奉候。
注释:
〔1〕据收信人回忆,指江绍原辗转托许寿裳请蔡元培为他谋职一事。
〔2〕《王忠悫公遗书》即《海宁王忠悫公遗书》,四集,共四十二册,一二二卷,海宁王氏校印。
〔3〕成舍我名平,湖南湘乡人,北京《世界日报》编辑。一九二八年十一月十二日任北平大学秘书长。
〔4〕敢死队一九二八年七月国民党政府设立北平大学区,九月决定合并北京各院校,组织北平大学本部,遭到各校反对。北京大学学生于十一月十七日组成敢死队,宣布武力护校。
281227致章廷谦矛尘兄:季黻昨已见过,当将那事说给他,他说当面询蔡先生后,以所答相告,那时当再函知。
《山雨》〔1〕曾见过----近久不见----此种事甚无聊。秋天以来,中国文人,大有不骂我便不漂亮之概,而现在则又似减退矣,世风不古,良可慨也。因骂声减,而拉我作文者又多,其苦实比被骂厉害万倍。
玄同之话,亦不足当真者也;凤举玄同,以为然与否,亦不足注意者也。我近来脾气甚坏,《语丝》被禁于浙而毫不气,一大群人起而攻之而亦不气,盖坏而近于道矣。
《王忠悫公遗集》印于北方,盖罗遗老之辈所为,中国书店但代售耳。振铎早回〔2〕,既编《说报》,又教文学,计三校云。
托兄给我在前回买过茶叶的那"翁隆盛"〔3〕买"龙井明前"(每斤二元五角六分)"龙井旗枪"(一元四角四分)各一斤,见寄。如果店铺也肯寄,即托他们寄,付与寄费就好了。杭沪之间,似乎还有信局似的东西,寄物件很方便的。
迅启上十二月廿七日斐君兄均此奉候。
注释:
〔1〕《山雨》半月刊,一九二八年八月在上海创刊,同年十二月停刊。该刊第一卷第四期发表西屏(张孟闻)《联想三则》一文,就鲁迅对他的《偶像与奴才》一文所加的按语进行指责。参看《三闲集.我和的始终》。
〔2〕振铎早回指郑振铎从欧洲游历回国。
〔3〕"翁隆盛"即杭州清河坊翁隆盛茶庄。
281229致翟永坤永坤兄:得十一月廿六日来信,迟复为歉。惠函所云,惟《盛夏之夜》一篇,遍觅未见,但另矇矇矇矇〔1〕一篇,亦系草稿,或尚未用,今已和《断碣》等四篇一并另封挂号寄上。我因居处不大,所以书籍稿件,无法布置,至于常易散失,实为困难。所以成集之稿,希暂勿见寄,因虑失落也。
陶冶公我是熟识的,现在想已全愈了罢。
鲁迅十二月廿九日〔1〕此处原件缺损。
281230致陈濬〔1〕子英先生大鉴:敬启者,前日奉到惠函,季市则亦于是日下午来寓,尚未见寄宁之函。因与谈及编制字典事,其言谓:国学研究所〔2〕中尚未拟办此种事业,教育部之编译员则已经截止,云云。然则事殊难成也。谅季市当亦有函为答,今第先以奉闻耳。其实在今笔墨生涯,亦殊非生活之道,以此得活者,岂诚学术才力有以致之欤?种种事故,综错滋多,虽曰著作,实处荆棘。弟在广州之谈魏晋事〔3〕,盖实有慨而言。"志大才疏",哀北海〔4〕之终不免也。迩来南朔奔波,所阅颇众,聚感积虑,发为狂言。自料或与兄之意见有睽异之处,幸在知己,尚希恕之。要之一涉目前政局,便即不尬不尴。瞬届岁暮,凡百一新,弟之处境,亦同鸡肋〔5〕矣。此布,即请近安不尽。
弟树人启上十二月卅日
注释:
〔1〕此信原无标点。
陈濬(1882--1950),字子英,浙江绍兴人。光复会成员。徐锡麟案发生后逃往日本。曾任绍兴府中学堂监督。
〔2〕国学研究所指当时北京大学国学研究所。
〔3〕谈魏晋事指鲁迅于一九二七年七月二十三日、二十六日所作题为《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