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抗御的原因,域名改为dsyq.org/感谢收藏^_^
即李玄伯。
〔2〕首善指首都。《汉书.儒林传》载:"故教化之行也,建首善自京师始。"这里代指南京。
〔3〕易培基字寅村,湖南长沙人。曾任北洋政府教育总长、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校长、上海劳动大学校长等职。
〔4〕一九二八年八月二十八日国民党五中全会通过了废止大学院,设立教育部的提议。
〔5〕石君即郑奠。
281012致章廷谦矛尘兄:久违了。
《游仙窟》初校后,印局同盟罢工〔1〕,昨天才又将再校送来,还要校一回才好。该印局字模,亦不见佳。
《说郛》于邮局罢工〔2〕前一天寄出,今已复工五六日,大约寄到了罢,为念。其价计十六元一角五分,暂存兄处,将托代买书或茶叶,现在尚未想定也。
梦翁高升〔3〕;据京报,评梅〔4〕死了。
迅上〔十月十二日〕斐君兄均此请安。
又记数日前寄上《朝花夕拾》两本,想亦已到。
注释:
〔1〕印局同盟罢工一九二八年九月下旬,上海江西路顺利印刷局工人不堪压迫,宣布罢工,后导致全市印刷工人举行同盟罢工,至十月六日复工。
〔2〕邮局罢工一九二八年十月二日,上海邮务工会为争取组织全国邮务总工会、开办职工子弟学校的权利,要求提高待遇,改善生活,宣布罢工,同月六日复工。
〔3〕梦翁高升指蒋梦麟于一九二八年十月三日被任命为教育部部长。
〔4〕评梅石评梅(1902--1928),原名汝壁,山西平定人。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毕业,曾任《妇女周刊》编辑。
281018致章廷谦矛尘兄:十一,十五两信均到。《游仙窟》诗,见《全唐诗逸》,此书大约在《知不足斋丛书》卅集中,总之当在廿五集以后,但恐怕并无题跋;荫翁〔1〕考据亦不见出色,我以为可不必附了。
《夜读抄》已去问小峰,但原稿恐未必尚存,且看"后来分解"耳。小峰似颇忙,不知何故。《语丝》之不到杭〔2〕,据云盖被扣,但近来该《丝》错字之多,实可惊也。
顾傅钟诸公之挤来挤去,亦复可惊,此辈天性之好挤,似出常人之上,古之北大,不如是也。石君食贫于北,原亦不坏,但后之北平学界,殆亦不复如革命以前,挤,所不免矣。
不佞之所以"异"者,自亦莫名其妙,近来已不甚熬夜,因搬房之初,没有电灯,因而早睡,尚馀习惯也。和我对楼之窗门甚多,难知姚公〔3〕在那一窗内,不能"透视"而问之,悲夫。
许女士仍在三层楼上,据云大约不久须回粤嫁妹。但似并不十分一定,"存查"而已。
买书抑买茶叶,问题非小,一时殊难决定,再想几天,然后奉告罢。
迅上十月十八日斐君太太均此请安令爱均吉。
注释:
〔1〕荫翁指俞樾(字荫圃)。
〔2〕《语丝》不到杭《语丝》第四卷第三十二期(一九二八年八月六日)刊有读者冯珧《谈谈复旦大学》一文,揭露当时该校内部的一些腐败情形。出身于该校的国民党浙江省党部党务指导委员会委员许绍棣便以该指导委员会名义,于一九二八年九月以"言论乖谬,存心反动"的罪名,在浙江查禁《语丝》和其他书刊十五种。
〔3〕指姚名达,江西兴国人,当时任商务印书馆编辑。
281031致赵景深〔1〕景深先生:顷检出《百孝图说》〔2〕已是改订板了,投炉〔3〕者只有李娥,但是因铸军器而非钟,不知是怎么一回事。〔4〕今将全部奉借,以便通盘检查----那图上的地下,明明有许多军器也。
迅启上十月卅一夜〔1〕赵景深四川宜宾人,文学研究工作者。当时任开明书店编辑。
〔2〕《百孝图说》清代俞葆真编辑,俞泰绘图。同治十年(1871)河间俞氏作刊,四卷。另附诗一卷。
〔3〕投炉见《百孝图说》卷四。文引《孝苑》说:"吴李娥父为吴大帝铁官冶,以铸军器。一夕,炼金于炉而金不出。吴令:耗折官物者坐斩。娥年十五,遂自投炉中,于是金液沸溢,塞炉而下,遂成沟渠,注二十里。所收金亿万计"。按《太平御览》卷四一五引《纪闻》已有类此记载,故鲁迅在下信中推测《孝苑》恐非最早的记载。
〔4〕赵景深曾将刊有他的《小泉八云谈中国鬼》一文的《文学周报》寄赠鲁迅,文中说到日本小泉八云所作《几个中国鬼》中,说大钟的故事见于俞葆真的《百孝图说》,因向鲁迅索借该书,鲁迅细检书中只有铸军器而无铸钟之图,故有此问。
281104致赵景深景深先生:见还的书,收到了,并信。
外国人弄中国玩意儿,固然有些渺茫,但这位《百孝图说》作者俞公,似乎也不大"忠实"的。即如"李娥投炉",他引《孝苑》;这部书我未见过,恐怕至早是明朝书,其中故事,仍据古书而没其出处----连字句大有改窜也说不定的。看他记事,似乎有一个沟读,即因李娥事而得名,所以我想,倘再查《吴地记》(唐陆广微〔1〕作)《元和郡县志》(唐李吉甫作)《太平寰宇记》(宋乐史作)等,或者可以发见更早的出典。
鲁迅十一月四日〔1〕陆广微唐代吴郡(今江苏吴县)人,著有《吴地记》一卷。李吉甫(758--814),字宏宪;唐代赵郡(今河北赵县)人,著有《元和郡县志》四十卷。乐史(930--1007),字子正,宋代抚州宜黄(今江西宜黄)人,著有《太平寰宇记》二百卷。按李娥投炉事,又见《太平寰宇记》第一○五卷"池州"条:"孝娥父为铁官冶,遇秽,铁不流,女忧父刑,遂投炉中,铁乃涌溢,流注入口。娥所蹑履,浮出于铁。时人号圣姑,遂立庙焉"。
281104②致罗暟岚〔1〕暟岚先生:来稿〔2〕是写得好的,我很佩服那辛辣之处。但仍由北新书局寄还了;因为近来《语丝》比在北京时还要碰壁,登上去便印不出来,寄不出去也。
迅上十一月四日〔1〕罗軽岚湖南湘潭人。当时在清华大学留美预备部学习,《语丝》投稿者。
〔2〕来稿据收信人回忆,此稿为短篇《中山装》,写一个满口三
本章 共8页 / 第7页 ,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