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书架 登录注册
大明王朝1566:全2册 > 大明王朝1566:全2册最新目录

第五章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不可抗御的原因,域名改为dsyq.org/感谢收藏^_^

麻也就更乱了。海瑞不知道怎么回答母亲,默在那里。

海母:“回答我。”

海瑞:“回阿母,这里面有许多情形儿子现在也不是很清楚。”

“那你还答应他们去?”海母逼着问道。

海瑞:“儿子想,正因为这样,几十万百姓才总得有一个人为他们说话,为他们做主!”

海母:“他们为什么挑你去?”

海瑞:“他们认准了儿子。认准儿子会为了百姓跟那些人争!”

这下轮到海母沉默了。

海瑞也沉默在那里。

门外院子里的虫子这时竟也不叫了。隐隐约约地便传来了侧屋那边海瑞妻子哄女儿睡觉的吟唱声:“日头要歇了,歇得吗?歇得的(音di)……月光要歇了,歇得吗?歇得的……阿囡要歇了,歇得吗?歇得的……阿母要歇了,歇得吗?歇不得……”

海母不禁将手慢慢伸了过来,海瑞立刻将自己的手递了过去。母亲的手一下子将儿子的手握紧了。

妻子的吟唱声还在传来,带着淡淡的忧伤:“阿母要歇了,日头就不亮了,月光也不亮了……”

“是呀……世上做阿母的几个命不苦啊……”海母失神地望着那盏灯喃喃地说道。

“阿母!”海瑞立刻把母亲的手握紧了。

海母:“去,挑担水来。”

海瑞转身出了屋,稍顷,挑担水进来。他脱下了身上的长衫,穿着短褂,裤腿也卷了起来,光着脚,用木瓢舀起桶里的水向砖地上细细地泼去。

海母光着那双大脚从床上下来了,走到儿子面前:“阿母来泼,你洗。”

海瑞停在那里沉默了片刻,才慢慢把瓢捧给母亲。

海母一瓢一瓢地从桶中舀出水,又一瓢一瓢地向砖地依次泼去。

海瑞拿起了那把用棕叶扎成的扫帚,跟着母亲,扫着地上的泼水。

桌上的灯光,门外洒进来的月光,照着砖地上的水流,照向母亲和儿子那两双光着的脚。

“长这么大了,你知道自己哪里像阿母吗?”海母一边泼着水一边问着。

海瑞:“儿子的一切都是阿母给的。”

海母:“我问你什么像阿母。”

海瑞不接言了,默默地扫着地上的水流。

“就是这双脚。”海母说道,“郎中说过,冬月天都怕热的脚是火脚,心火旺,脾气不好。这一点你真像阿母。”

海瑞:“儿子知道,我们海家的祖先信的就是明教,本就是一团火,烧了自己,热的是别人。”

海母:“听说大明朝的太祖皇帝得天下的时候信的也是明教,这才把国号叫做大明,是不是这样?”

海瑞:“是这样。”

海母:“可现在的皇上怎么就不像太祖呢?”

这话海瑞可无法接言了,只好低着头扫着水。

“可以了。”海母停住了泼水。

海瑞:“那您老就上床歇着。儿子收拾完了,再陪阿母在这里睡。”

海母叹了口气:“今天把阿囡抱来,阿母带阿囡睡。”

海瑞低下了头,默默地站在那里。

海母:“老天爷是有眼睛的,应该会给我海家留个后……”

离天亮还有一段时刻,这个时候满天的星星便格外耀眼。

院子里三个人都站着,这一刻谁都没有说话。

海瑞左手提着那个布包袱和一把雨伞,右手提着装满了荷叶米粑的那个竹屉笼,深深地望着母亲。

妻子也默默地站在海母的身边,两眼却望着地。

“阿母,儿子要走了。”海瑞这样说着,却还是站在那里。

海母望着儿子。

妻子这时才抬起了头,望向丈夫。

海瑞这也才望向妻子:“孝顺婆母。”

妻子点了点头。

海瑞又沉默了片刻,终于将手里的东西搁在地上,跪了下去,向母亲叩下头去。

妻子也跟着在婆婆身边陪跪了下去。

海瑞深深地拜了三拜,抬起头时,母亲的背影已经走到了正屋的门中。

海瑞愣跪在那里,眼中隐隐闪出了泪光。

妻子这时也还跪在那里,满眼的泪,哽咽道:“还看看阿囡吗?”

海瑞摇了摇头,两手拎着行李站了起来,转过身向院子侧面那道小门走去。

“阿爹。”女儿这一声在寂静的夜院里怯生生地传来,就像一个什么东西又突然把走到小门边的海瑞揪住了!

海瑞倏地回过了头,看见女儿弱小的身影在正屋门口出现了。

海瑞又转过了身来,女儿这时向他颠跑着过来。

海瑞立刻放下了手中的行李,蹲了下来,抱住了扑到怀里的女儿。

女儿抽噎着:“阿爹来接阿囡……”

“会的。阿爹会来接阿囡。”海瑞轻声说着,一手搂着女儿,一只手揭开了身边的屉笼,拿出了一个荷叶米粑,塞到女儿的手里。

女儿抽泣着:“阿爹出远门,阿囡不要……”

“阿爹给的,阿囡要接的。”妻子这时过来了,抱过了女儿。

海瑞又慢慢提起了行李,望了望被妻子紧紧抱着的女儿,毅然转过身,走出了那道小门。

从北京赴任杭州的高翰文却是另一番光景。前面是四骑护驾的兵,后面也有四骑护驾的兵,马车两旁还有两骑随从,此行便显得十分煊赫!按规制,杭州知府上任用这样的排场,便是僭越。可这是严世蕃的安排,在外人看来也就是内阁的安排,一路上奔越数省,各驿站更换好马,人尚未到浙江,声势已足以宣示朝廷改稻为桑的决心压倒一切!

马车内的高翰文却是一路心潮汹涌。中进士点翰林不到四年,便膺此重任。平生以孟子王者师学为圭臬,追求的也正是这般驷马风尘,经营八表的快意人生。严世蕃的重用让他有了施展抱负的机会,但严府毕竟不被理学清流所看好,自己此行在清誉上便有了诟病。改稻为桑的国策要推行,几十万灾民要赈抚,如何两全,连一向以干练著称的胡宗宪都一筹莫展,自己这一去能否成此两难之功,心中实是没底。极言之,这一次就算推行了改稻为桑的国策,倘若引起民怨

本章 共7页 / 第5页 ,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