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书架 登录注册
大明王朝1566:全2册 > 大明王朝1566:全2册最新目录

第三十二章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不可抗御的原因,域名改为dsyq.org/感谢收藏^_^

就要走。

“恩公!”门外齐大柱的声音有些激动,“我是奉旨来看恩公的!”

海瑞倏地停住了脚步,目光一闪。

北屋里海母发声了:“开门,让人家进来!”

海瑞走回门边,扒开门闩打开了院门。

一点灯笼光照了进来,一个锦衣卫的人打着灯笼站在门侧,齐妻搀着齐大柱站在门口。

齐妻看见海瑞眼里也是好激动:“你自己扶好了。”

齐大柱伸出一只手扶着门框,他女人在门外就向海瑞跪下了:“大柱的媳妇给恩公磕头了!”说着便磕了个头。

海瑞对她却很客气:“快起来。请进来吧。”说时目光已经关注到艰难地扶站在那里的齐大柱。

齐妻站起了又去搀好了齐大柱。

“受伤了?”海瑞望向齐大柱。

齐大柱强笑:“皮肉伤,恩公不要担心。”

海瑞:“扶他进来吧。”

齐妻扶着齐大柱迈过了门槛进了院门。

那打灯笼的锦衣卫便候在门外。

海瑞关上了门:“慢慢走。跟我来吧。”

三人慢慢向北面正屋走去。

连夜,还是日间在内阁值房的那四个人都被紧急招来了。

四个人知道一定是有了大变故,虽在书房,却每个人比白天在内阁值房还紧张,站在各自的椅子前都没有坐下,全望着中间坐着的徐阶。

徐阶面容凝重,语调却依然平静:“坐吧,先请都坐吧。”

李春芳在他右边上首,高拱在他左边上首,赵贞吉挨着李春芳,徐璠挨着高拱这才都坐下了。

那摞票拟还是摆在徐阶的膝上,他慢慢望向四人:“刚接到的旨,皇上命我们明日巳时把这些票拟带到玉熙宫去批红。”

高拱立刻接言:“皇上准了这些票拟?”

徐阶轻叹了一声:“准了还要我们去玉熙宫干什么?”

四个人又都沉默了。

徐阶:“再告诉你们一个消息。吕芳吕公公已经发配到南京给太祖高皇帝去守陵了!”

四个人都是一惊,睁大了眼望着徐阶,几乎不敢相信。

徐阶:“陈洪陈公公接了司礼监掌印太监的位子,明天的红都该他批了。”

四个人全都默在那里。

徐阶:“不能再犹疑了。今晚我们就把票拟重新算一遍,从另外几项里拨一百五十万给工部,立刻进料,立刻修那几座宫和那两座道观!”

李春芳这一次主动接言了:“兵部可以分出去五十万两,俞大猷、戚继光那边兵部给他们发文,今年先不要主动出击了,守住了几个要塞,先防住倭寇。”

徐阶:“准拟。肃卿,欠官员的欠俸这次能不能少补发些?”

高拱:“还有什么能不能。在京各部堂官,外省巡抚、布政使、按察使一级的官员今年都先不领俸禄。四品以下的京官补发一半,四品以下的地方官全部补齐,要不然他们就会放开手去贪。”

徐阶:“这样能分出多少银子?”

高拱:“也该有四五十万两吧。”

“那就还差五六十万。”徐阶望向了赵贞吉,“这可牵涉到受灾地方的百姓和苛政赋税地方的百姓了。户部有办法吗?”

赵贞吉:“我想办法。先从这块分出六十万两吧。”

徐阶:“那就赶快重新拟票!”

玉熙宫大殿上,两张紫檀大案又一左一右摆好了。

左边还是站着司礼监,却已经没有了吕芳,陈洪身上的袍服也换了,是吕芳原来穿的那一级品服。紧挨着他的竟依然是黄锦,没有受牵连,身上的袍服反而换上了首席秉笔太监的品服。再就是原来两个秉笔太监,还增加了一个,是个生面孔。

右边还是站着内阁,第一个当然是徐阶,身边有一个绣墩,他却没坐。挨着下来依次是李春芳、高拱。再下来便是列席的赵贞吉和徐璠。

“徐阁老。”陈洪首次掌印,对徐阶十分尊礼,欠着腰说道,“把内阁的票拟分部报上来吧。”

“好。”徐阶先望向了李春芳,“李阁老,兵部先报吧。”

李春芳:“是。”答着拿起了自己面前案上的票拟。

隔壁的精舍里,嘉靖又坐在了蒲团上,那只铜磬又摆在了他的身边。闭着眼,听到这里竖起了耳朵。

外面传来了李春芳的声音:“兵部昨天一日一晚又重新细算了一遍,原来所算的银子眼下用不了那么多,可以减出五十万两,供工部修万寿宫与永寿宫用。”

嘉靖睁开了眼,左手慢慢伸到铜磬中拿起了那根磬杵,却停在那里。

大殿里,陈洪立刻向末位那个新来的秉笔太监示了个眼色,那太监急忙走到对面拿起了李春芳递过的票拟送到陈洪面前。

陈洪拿起了那支红笔,用眼睛听着那一声磬杵落下。

所有的人都在等着那一记铜磬声。

精舍那边铜磬声终于响了,陈洪运笔如飞,很快便在兵部那张票拟上批了红。

徐阶:“吏部!高大人报吏部的票拟吧。”

高拱:“两京的各部堂官都愿意暂不领欠俸,许多家境尚好的官员也可以暂不领欠俸,因此吏部也能减出四十万两,以解君父之忧,拨工部修宫观用。”

末位太监立刻走过来了,拿起那份票拟送给了陈洪。

这一次精舍那边的铜磬很快响了,而且特别脆响,传出了看不见却听得出的嘉靖此时心中的欣慰!

陈洪飞快地批了红。

“该户部了。”徐阶望向赵贞吉,“赵贞吉,户部的钱牵涉到百姓,你想好了办法没有?”

赵贞吉立刻答道:“已经想好了。今年受灾的省份和征税过重的省府必须安抚,该拨的钱一文不少都要拨足。”

陈洪立刻望向了他。

所有的目光都望向了他。

蒲团上嘉靖的眼中犀出了一线光,那根磬杵慢慢放到了膝上。

赵贞吉朗朗的声音清晰地传来:“历来天之道是损有余补不足。我大明两京一十三省,也有富庶的省份。户部已经跟南直隶、浙江还有湖广行文,叫他们从各自的藩库里拿出一些余款,或从各自的官仓里拨

本章 共7页 / 第3页 ,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