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抗御的原因,域名改为dsyq.org/感谢收藏^_^
长相也很甜美,因为厨艺很棒,李梅就让她管着家里的吃食。文书则是四个丫鬟里最漂亮的一个,听说她在原先的主人家,被那家的少爷看上,逼迫她为妾,而她誓死不从,就失手伤了少爷,最后却被正房太太卖了出来。李梅对这种“宁做低门妻,不做富家妾”的人一项高看,加上她擅长梳妆打扮和针线活,就让她以后专门打理衣服首饰。
签卖身契的时候,李梅就言明,她要的是她们的忠心和能力。签了这份契约,她们就要一辈子死心塌地地为李家做事,她们的丈夫也只能在为李家做事的人里找,不过不一定是家里的下人小厮,同时她们日后有了孩子也并不会入奴藉。若实在想赎身也可以,不过得在满了二十年的时间之后。几人并没有考虑多久,便答应了。
家里买了新人,李梅就想把到了说亲年纪的夏雨和贰给嫁出去,可俩人就和还没开窍的小姑娘似的,愣是不愿意说婆家。贰的情况特殊,在她严厉拒绝嫁人之后,李梅再不敢烦扰她,这可苦了夏雨。李梅一直到过年,每天的乐趣之一就是逼问夏雨喜欢什么样的人,对婆家有什么要求,再者是打算什么时候成亲。夏雨被她逼的,轻易不敢在李梅面前露面。
王家村上下这次算是过了一个旺年,每家除了分到的鸡鱼,还有一小条猪肉,这是李梅看到大家干活很卖力,另外追加的福利。虽然年前大家几乎都在忙着做工,没什么时间赶集备年货,可今年饭桌上的饭菜比以往都要丰盛。
大年三十,每一户人都早早起来,就开始忙碌开来。妇女们窝在厨房就没怎么出来,又是煮又是炒的,香气直往外飘。王家村里炊烟袅袅,欢笑吵闹声不断,夹杂着狗叫声,热闹的很。
而男人们则忙着贴自家写的对联。以往家里穷,没几个会写字的,只能上集镇上去买春联。今年可不一样,几乎每家都有孩子上了学堂,自然就没打算买春联。
李梅让人从集镇上批发了不少红纸,再贱卖给村民。村民们买回家,就让家里的娃写春联,写福字。虽然孩子们的字歪歪扭扭的,可不误大人们高兴自豪啊。
今年,王家村的村民在祠堂祭祖时,还给祠堂供奉的圣旨又是上香,又是磕头的,幸好李梅以女儿身不宜进祠堂为由,拒绝进祠堂跪拜,否则,得让李梅呕得吃不下年夜饭。
才到傍晚,外面陆陆续续地就有人家开始放炮仗了,这些人家还真是急性子,这么快就吃年夜饭了!
因为是过年,李梅就让罗老爹一大家子全都过来新房一起过年。在罗老爹的小儿子罗庆寿放了长长的一挂鞭炮后,李梅先在条几上给过世的爹娘摆上碗筷和烧了三炷香后,正好年夜饭也端上了桌子。
三张大饭桌上摆了满满的菜,罗老爹带着六个儿子和石头及新来的长工王顺、刘英坐了一桌;这边一桌坐的是李梅、夏雨、贰、罗大娘、金锁和她的三个儿媳妇,她二儿媳妇和三儿媳妇分别在六月和十月生了一个男孩和女孩,俩人抱着婴孩占了不少空间,其余的人只能挤在另外一张桌上。虽然时不时有罗老爹的大孙子罗兴、二孙子罗通和已经被李梅收养的李毛蛋(现在改名叫李广)他们三个从李梅这一桌跑到他们那一桌上嬉闹调和,可毕竟玉琴她们四个和叁他们相处的时间还短,几个人年岁又都差不多,在饭桌上都很拘谨,石头的书童隋永浩更是始终红着脸,只有傻大个的大黑子这俩年只长个没长心眼,吃得是不亦乐乎。
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笑容,李梅看到家里如此热闹,想到远在京城的大柱二柱和不知在何处的小芳,心里就有些想念,也不知他们这个年是怎么过的。
不过李梅害怕因为提起他们,会影响饭桌上的氛围,就拿话岔开了,大家一直有说有笑到吃完饭。
饭后,李梅让三个孝子都表演了节目,小六打了一通拳,知画唱了一段民间小调,而石头和小四就在一旁,把众人嬉闹的画面画了下来。众人磕着瓜子花生,看着表演,说说笑笑,也不觉得守岁是多么难熬的一件事啦。
大年初一,罗兴、罗通和李广精力充沛,没等大家叫,就爬了起来,也不管大家是在吃饺子,还是正在洗漱,就拜年讨要压岁钱。拿到压岁钱,小心地装进荷包里,吃了几个饺子,三个小子就跑出去拜年啦。李梅也准备了很多红包,家里除了已经成家的,每个人都给了一个,连即将紧随着姐姐的步伐,要不了几日就成亲的金锁都领了一个。罗庆财看自己都老大岁数啦,还要和弟弟妹妹一样领压岁红包,涨红着脸,接过红包,就跑出屋啦。
吃过饭,罗老爹带着家里的男丁去给邻居拜年,而李梅除了去到大伯父和小叔叔家拜年外,就和罗大娘她们窝在家里,静等着村里的孝子们过来拜年。每个孝过来,无论是认识的还是不认识的,李梅都会给俩三文压岁钱,再给他们兜里装些糖果瓜子什么的,喜得过来拜年的孝子们咧着嘴傻笑。虽然知道孩子们都是冲红包来的,不过过年嘛,图的就是开心。李梅心想自己这个老人家,也和其他上了年纪的人一样,其实也是喜欢热闹的。
天寿过来拜年的时候,都快半晌午啦。李梅看着穿得有些脏,还一脸菜色的天寿,心里说是没点触动是假的。毕竟是在自己身边养了几年的孩子,还是有些感情的。知道他现在过得一点都不好,就想是不是伸手帮一把,可瞄到他看到李广一闪而过的嫉恨眼神,李梅在心里给予否定。看来,天寿到现在还没意识到他自己所走进的误区,算了,各人有各人的际遇。不过,还是给了天寿一个红包,一包糕点,又让人给了他一条猪肉和一根香肠,让他拿回家解解馋。
年后没几天,罗老爹带着俩人从镇上运回一批成亲用的点心食品、各样礼品等,因为村里要别开生面地办一场集体婚礼,过年的热闹气氛再次飙高。
因为以往倒是从来没有这样一起娶亲一起办喜宴的例子,有人也说不符合规矩。只是王里正按照李梅的话劝村民:“娶亲是大喜事,即便是一家一家地办事,全村人也是全都要过去贺喜的。咱们在一起办啦,场面盛大又热闹,还能省事省钱。省下的钱,咱用来资助村里没钱上学堂的孩子读书或者还给拿不出彩礼的汉子娶媳妇多好。这样下去,不愁咱王家村人的日子过不好,子孙以后不成才。大家说,是不是这个理?”
自此,再没人敢说什么了,就算是他说什么,也是很快的就被其他人给堵住了。其他村里的人听说了,都竖起拇指夸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