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抗御的原因,域名改为dsyq.org/感谢收藏^_^
下关总站的驾驶员中间,近来流传着一个半公开的秘密:要接新车了。
长期使用的老“解放”车,是新中国刚成立时仓促上马,仿人模式,以大跃进的速度匆忙赶造的运输战线的翻身产品,填空机型。不容小觑,它的历史使命和时代作用都是那个年代无可替代的。几十年来,它承担了祖国建设中公路运输的主体任务,为改变旧中国留下的贫困落后的环境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为转变千百年的农业国向先进的工业国进发迈出了最初的脚步。随着国内各方面科学的提高,对一些老化,过时的机械和装备也进行了相应的跟进改造,如今的“解放”已绝非当年的旧车所能比也。载重翻番,车速加快,寿命延长,操纵灵便。但不管外观变了多少回,主机大体没动。司机们虽嘴上不说,心里免不了嘀咕几句,尽管老伙计南征北战,功绩卓着,可毕竟是青春已去,年老力衰矣。一旦听说要换新车,怎不叫人们群情激奋。
六十年代曾有首优秀的军旅歌曲唱遍海北江南,“水兵爱大海,骑兵爱草原,要问飞行员爱什么,我爱祖国的蓝天。”那么,驾驶员爱的是什么呢?无须多言,就是眼前这千里盘旋的公路,还有身边这日夜相伴的汽车。谁不愿有辆最先进的车子?拉得多,跑得快,操作灵,耗油省,要再加上外表雄壮,造型威风,那就更开心了。
听说准备接的全是第二汽车制造厂生产的“东风”车。这是中国汽车工业新一代的换代产品。一年前,总站就曾先接过五十辆,做为试用。新车还没露面,各队已闹得快翻了天。按众人的想法,公平分配,一家几辆,管他先进的落后的,谁都有机会摸一摸。最后还是总站长有远见,察觉到那样可能带来许多不必要的管理混乱,力排众议,当机立断,下令全部调到一车队。
这下一队可神气起来了!坐在门高窗大的驾驶室内,连腰身也挺直几分。尤其是那些唇毛未硬的小青年,就差肋下少俩翅膀,不然真该登天了。在那大坡大岭上,瞧这些小家伙,隔着老远就把喇叭摁得震山响。没几分钟追了上来,和你并排那一刻,还要丢下一个微笑,向你招招手,嘴里叽哩咕噜的念叨几句什么,然后一踩油门,“呜”的一声冲到前面去,留下一串灰尘。在途中小店,路遇的几个司机不管来自哪站哪队,老相识还是初见面,凑到一起少不了都要讲讲路上的趣事。你听着吧,那个叫得最响的,绝对就是他们。
今天,这消息总算正式公布了:下个月就要再接三百辆,现有的老车一次更新。紧跟着各种传说也出来了,各队将要挑选五十个各方面比较的驾驶员参加培训,听说谁去开回来,那车子就交给他了!如此天大的好事,谁听了不觉得心痒难挠,跃跃欲试呀。
每个人都在下面热心地打听着,询问着,想知道都是些什么人去,有没有自己一份。其实,这不过是人云亦云,众目所瞩而已。这等美差最后将落到哪些人的头上,实际大家心目中基本已有个数,不信看看各人脸上的表情,大抵都折射着内心隐藏不露的态度。那些资历深,技术精,平时不用领导催促,长年自觉完成任务的老驾驶员,此时就不慌不忙,面有喜色,一付稳坐钓鱼台的样子;年轻人呢?有点火烧屁股,坐立不安,四方托人说情。在队上他们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处于抓紧点可能争上,放松点也没准就黄了的最后层次。好在这回车多,受恩的范围也大,也许大部分还是有望入选的;而那些常泡才不出车,例行保养不认真的,这下可真急了,又是发誓,又是保证,鼻涕眼泪,叩首下跪,只恨不能把心掏出来给人看。
为了在接车期间不耽误正常的运输生产,几个车队的领导聚在一块儿商量了一回,决定由四队新队长易天昭统一带队。别看他上任才半个月,队前讲事说理还结结巴巴,前言不搭后语的。可在驾驶员们的心目中,老模范的威信可高着呢,许多人都把他当成自己学习的偶像。何况这趟长途接车任务正合他的长处,再派各队的安全员随车同行,帮助协调各方面的具体工作,相信他们定会把车子按时安全地接回来。这个决定报了上去,党委给予充分的肯定,批了十个字:换车不换人,人心不能散。
出发的时间一天天临近,人们心中的激情也一天天升华。
近来出车的人,比往常又多了个小算计,担心跑出山林的麂子任人宰,只怕在外遇上加急货,一时误了回程,错过了时机。调度室的职员常显现的傲慢的老爷象一转眼变成可怜的孙子样。两百公里以内的短程货尚好安排,长途货可就为难了,求了爹爹告奶奶,许下多少便宜事,也难解眼前的滞运之急。
偶尔几个接下长途货运的,也是尽量不睡他人床。十天里程五天赶,卸货立刻向后转。回程放空也不顾,等待绕道全免谈。只有连天连夜回到下关,悬空的心才算安定下来。车队中,计统员第一个发现此现象既包含着危险因素,又损耗大量的运力,她提醒众人不可乱了方寸,任何时候都要兼顾好人与车的科学配合。接着安全员也注意到这种普遍性的混乱,在各种诚再三强调必须按规定做好车辆检修,警告人们这正是事故的高发季节。但是大家都以一笑应之,人人心里有个小九九,最后时节了,就是跑趴了也有功无过。
尤振雄从千里外将车子驱驶回来,停在车间旁平坦的开阔地上。这趟回来有个例行保养,象他们这样上车不久的青年人,还不敢误了检修。不然走到外头,机器发生故障,真正叫做哭天不应,求地不灵,自家又缺少足够的经验以应付,只有老老实实等着过往师傅伸出援助之手。他看看天,太阳已偏西,差不多该下班了。赶紧拿了保修单,先进车间里转了转,可是每个车位都排得满满的。正当他不知所措时,遇到了金山嫂。她说这些天又搞大会战了,她们的先进组从上星期就开始加夜班,别的小组也先后干了起来,可还是紧张。
看来今天是没希望了,他退出车间,边走边盘算,先把车子拾掇好,保修单交给金山嫂就可以省点心了。回家去早点睡一觉,明天再说。
重新钻进驾驶室,心不在焉地将小天地中七零八落的随行物件归顺,如保温杯、半导体之类收入小行囊。然后再把工具箱里杂乱的小工具整理一下,翻到最底层,竟发现还藏着一本书。尤振雄好奇地拿起来翻看,书名是《珍妮姑娘》,美国作家德莱塞的作品。好象很久以前是谁曾向自己推荐过,可惜花费了不少工夫,总也没找到。想不到会在这里意外拾得,
本章 共4页 / 第1页 ,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