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书架 登录注册
滇路盘旋 > 滇路盘旋最新目录

第五章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不可抗御的原因,域名改为dsyq.org/感谢收藏^_^

真好运a是哪一位拉下的呢?可能是本车的老主人,对于上路的司机来说这也不奇怪。带本书到外边去,可不象在家里那样有计划的阅读。要是本人的鉴赏能力弱些,文学兴趣差点,隔三岔五地翻上几页,任务一紧张,丢在哪里就是哪里。时间一长,很容易就忘记了。

说不定上任师傅就是如此,无意中遗在工具箱,长期未出现在眼前,早记不得此事,连交车时也忘了带走。这倒好,成全了自己。在外边看书真难,比家中也许要多花五倍的精力,十倍的时间。干脆带回家去,趁这两天闲空仔细欣赏。

尤振雄下车落地,把门关好,刚准备走开。忽从路旁走过一个人,大声打着哈哈,还把双臂尽量地展开,象外国人相见要热烈拥抱的模样。

“老同学,凯旋而归啦。”

尤振雄上下打量了几番,认出来人后,难免有点惊讶。“哦。李,明,波。别来无恙?”他见手上沾有油污,就没伸过去。“你老兄跑哪儿去了?好久没见。”

“还能去哪?总不至于上天了。”李明波难隐得意之色,兴致勃勃地回答道:“不说打死你也猜不着。到昆明,上大学去啦。今年毕业,回来有三四个月了,到处找你没找着。走,到家里坐坐去,我就住在那边。”说着,扬手指了指厂外公路边高耸的住宅楼。

李明波是祥云县人,出生知识分子家庭。原先他俩并不认识,是这回知青返城大招工才凑到一起的。因两人有不少共同爱好,相互间也常寻得共同语言,所以很快就混熟了。在滇西那些山高林密,路少人稀的偏僻、落后的地方,他父母这样同在县城中学任教的教师,可称得上是当地一流的高级知识分子了。特殊的家庭环境造就了他特殊的个性,用他本人的话说,世上什么有趣的知识他都尽心学习。确实,这人什么都懂,什么都会,遗憾的是没有哪门能真正象个样子,都无非小沾皮毛,初入门槛——喜好音乐而不辨简谱,迷恋外语却仅能自读,吟做诗辞尚未解平仄,习武健身怕伤筋动骨。——只求毛鳞之片解,不得根本之实功。过多的赞誉歌声,过少的人生坎坷,修成了他高傲无知,自命清高,唯我独尊,蔑视一切的畸形性格。初离日以继夜尽是疼爱呵护自己的亲人,与众多有志青年走到一起,他还没有意识到生活进入了新的阶段,依然以旧眼光看人待人。没多久,大多数人都讨厌同他交往,使他经历了从未有过的孤单。在他情绪底蘼,不知所对之际,认识了尤振雄,并从这位苦难交加的酗子身上学到不少未闻的真知。凭直觉他认定这是个颇有才华的青年。不久两人成了好友,因此一见面李明波仍称“老同学”。

驾训班刚开始在新工人中挑选培训对象时,本来也有李明波。在后期审定中,有人提出象他那样的奶油小生恐怕吃不消外间闯荡的艰辛,一笔划掉了。先分配在车间里,后因他比一般人多些学识,又把他调到机关办公室。一九八三年的高考制度已恢复,但还未完善严格。他一半靠能力考,一半仗组织荐,竟一举中榜。

好久没见,原本相交的情分就不深,各忙各的,渐渐已从脑海中淡忘。没想到今日重逢,人家已学成归来,成为名正言顺的大学生。尤振雄好不羡慕,乃至于有点嫉妒了。由于自己没能如愿进大学深造,可能留下一辈子的遗憾。对李明波的邀请,也说不上因为什么,他不打算顺顺当当地接受,而是婉言推托道:“天不早了,该回家了。让我妈少点挂念。”

“哟,你还满讲孝道的。走吧,三天是一等,五天也是一等。还在乎这一两小时?”

尤振雄嘿然。“出去这么多天,哪天老人家不担心。早点进门还她一个心愿,有什么不应该的。你出去几年,有没有回家看爹娘?”

“我的情况和你不一样。他们对我非常放心,再过些日子,我就要把他们全接过来。”李明波本有意大谈久别之情,见对方反应平平,料想不够趣味,又四下张望,寻找新话题。他注意到驾驶员手中有本书,就主动拿过来看了看,大咧咧地说道:“《珍妮姑娘》,美国名着。正巧了,上个月我也买到德莱塞的另一大作《嘉莉妹妹》,还是英文版的呢,你不看一看?我觉得看外文作品还是看原版的好,那才是货真价实。一经过翻译,多数语言都变了味,我敢说,文字的精髓只可心领神会,再绝妙的解释也不可重展原样。对了,老同学,你的英语又有进步了吧?”

尤振雄感到他象是在卖弄,不愿多搭理。“一上路就没法学,差不多都丢光了。”

“哎,真可惜。你的基础比我强,那你现在还学什么?”

“学这个呀。”尤振雄用手拍拍身旁汽车的车头。“盘陀千万里,轮飞向东西。岭高不过天,人能莫离地。整天为此奔忙,光学它还学不过来,哪还有闲空学其它的。”

“听老弟的口气,已学得不错了嘛。再说,马上要换新东风了,这些黑不溜秋的老家伙,与我们不属于同时代的产物,也该让它们靠边站了吧。”李明波没有在生产第一线实践过,对工人的情感难免有些生疏,说到双方不太融洽的方面,他总喜欢随着自己的主观臆见,书本推理轻佻地开玩笑。

“新的还没见,再完美也是未知数。旧的可是实在的,再破烂也是不可顶替的衣食。即使新的到了,它们也还有用,还能在别的地方服役,远不到报废销毁的地步。”尤振雄可是相当注重出口成句的每一个字,对这些把正经话题当做嬉戏小笑的轻浮文人,他不屑多言。

“看来你这几年的思想改造很有进步嘛,认识挺深远,有前途。很好,我另外有事找你,是公事,请不必推却。快下班了,咱们干脆就到家里去说吧。”李明波平常到哪儿都高人一头,说话很少顾及听者的情绪。刚才碰了个软石头,猛然唤起了数年前的记忆,记起这位朋友与平常人不同,改换口气再次邀请道。为了让朋友理解自己,他又做了另外的解释:“你还不知道吧,我已经结婚了。这次上大学,真是一举两得,专业上得到提高,生活上又找到个志同道合的伴侣。你还没见过的,不能说十全十美,至少也当得八九分,人家是副省长的女儿,可一毕业不用我说半句话,主动就跟我回来了。连书记站长都夸她有抱负。我们前个月办的喜事,当时找你没找见,说什么今天你也得过去认个门,补请几颗后喜糖。你的婚事恐怕也快了吧?”

“我们这些在一线忙的工人,不象你们那么前策后作的。我的八字还没

本章 共4页 / 第2页 ,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