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抗御的原因,域名改为dsyq.org/感谢收藏^_^
那天尤振雄被周永福强拉着找许书记说情,在书记那儿漫天阔地的吹了许久,比原计划迟了两个小时才又到了李家。
李明波显得很有些不快,讲话也无精打采,时不时还冒出一两句尖酸刻薄的成语或歇后语挖苦对方。还是新婚的老婆知情明礼,给陌生的客人端上了香茶烟卷,还将一盒糖果放在桌上,才让尤振雄不至于感到难堪。坐了好久李明波也没有把围棋摆出来,他觉得下棋要在心绪好的时候才能玩得开心,如果这种时候心有别念,注意力就很难集中在棋盘上,常容易在不经意时走些臭子、混着,导致满盘皆输。连他自己也不过才学的,随便动乱一步就无法挽回。所以不动真格的,后来,听来人介绍了四车队所谓“三秀才”的事,主人不禁转怒为快,兴奋异常,这正是他之所需。
李明波所在的宣传科,是他回来后新组建的。原先这个部门直属于党委办公室,因全站工作的迅猛发展,办公室决定在站内出一份以“扬善惩恶,解释政策,连结大理,先进活泼”为准则,专为数千职工服务的周日小报。为了组稿、排版、修改、发行一体化,专门从基层车间和机关抽调了些稍有点能力的人们组成集采访、编写、定稿、印制一条龙的相对独立的新科室负此责任。正当缺少一名合适的牵头人全面组织调动之时,李明波学成归来。现任的领导对他过去的情况不甚了解,只看到眼前的是刚从高等学府毕业的青年,几人稍加商议,干脆把他推上这个岗位。
因为各方面都是才起步的,工作不得力,编辑不果断,他尚可理解,一切技巧和经验都可以从生活中学习和总结。最让人烦恼的是,科里缺乏几个真正象样的助手。周围的所谓“笔杆子”,无非是些文革过来的文者墨士,写个千百字的短文,也要这推敲,那斟酌,动辄就是请示汇报,什么都要由科长拍板定调。加上一天的实地采访,一天的体验生活,三天能拿出一篇稿就很不错。这等速度,简直就不比街头那些雕章刻印的快上几分。听到尤振雄的“三秀才”之说,他欣喜万分,立刻许下大愿。“好极了,好极了。三个我都要,我马上向党委汇报,叫组织科办手续。你不知道,我如今正为此事头疼。不管出于哪方面的情理,你都该激流勇进过来帮我一把。哈哈,真是上苍有眼,天目有灵。”
不料尤振雄竟没有痛快地答应他。说来也是人各有志,人家更有高于此境的执着追求。同他讲了许多大道理也未能动其心。然而,尤振雄到底不是叫人失望的朋友,他表示能够理解李明波的心意。虽说自己不来,又详细地介绍了另外两人的情况,积极建议李科长恰当使用。后来,李明波和新婚的妻子——这是他身边最知心最同道的帮手——商量了一回,决定按尤振雄的举荐,先调一名进来。
过后的两天里,李明波亲自出马,四处奔忙,办理调动手续。好在总站领导对他的工作都很支持,没有哪个部门以何种借口为由阻止此行动。这天一大早,早广播的乐曲声还未断,上班的钟声还未敲响,他就迫不及待地怀揣着调令来车队要人了。
四队书记许进山一到,就被堵在办公室里,反客为主地让主人坐,急急地要交涉什么。
“马上要学习了,有啥事学习完再谈不行?”许进山看着眼前这位比家里的儿子还要小几岁的年轻人,大咧咧地对自己指手画脚,说这道那,有点不高兴。“全队人都到了,做书记的不到场。这象什么?”在他看来,政治学习是车队最尖端的工作,其它统统排后。
“我的许书记,没有大事,也不敢来找你这尊大佛。正因为比你的学习还重要,才要求你在学习前就迅速办完。”酗子很健谈,笑嘻嘻地说着。
经过简单的自我介绍,许进山才明白这是新任的宣传科长。怪不得几回在总站的干部会上见面,先前只以为是党办新来的秘书或干事,想不到竟然还是和自己同级的干部。听他说总站自办的《运输报》,刚在启步之端,需要从各单位抽调一批有能力有专长的人员充实加强。他就是为队上的于新民而来的。“这是为了整个总站的学习,你以为如何?当然,象你这样有政治责任感的老书记,我是一点不会怀疑你还有什么理由不与我们密切合作的。办好小报,也是四队对全站工作的贡献,也是你们的光荣嘛。”他的话语说的很婉转,条件却很苛刻,没有回旋的余地。无论说什么,人是非要带走的。
于新民?就是那个个头不高不矮,身材不胖不瘦,人品不好不坏,长相不帅不丑的酗子?他到车队有三年了吧,许书记从未发现过此人有何特别的能耐。他是怎么被看中的呢?许进山大惑不解。
关于队上有“三秀才”的说法,许进山很早就听说过。不过,他从不以为然。首先,一提到秀才这个名称,就会让人自然而然地想起同刘三姐对歌的那三块笑料,那也能称“秀才”吗?简直是亵渎文明。其次,他也不相信如今会有真材实学的青年人存在。对于队上的小青年,他的唯一要求就是:学好技术,完成任务,人车平安,不出事故。其它的从不过问。
但是,客观事物的存在并不以个人的主观意念所左右。驾驶员中的趣事,尤其是富有奇光异彩的趣事,不管你愿不愿听,自然有人在你耳边念叨,在人丛中间如风如水般广泛流传,没有什么能阻拦。有关于新民的传说,许进山也听了不少。
于新民在下乡时遇上一个省城高等学府流放下来的老画家。从此,他放弃了一切爱好,专心致志地开始学画画。老教授学识相当渊博,两年多的交往,他学到了许多作画的技巧和知识,也感到了这门高深艺术的内涵和初衷,更悟出了老画家高尚的情操和一辈子为之奋斗的理想。刚起步时,整个集体户的男女青年或出于猎奇,或无奈于农村的业余文化生活太单调,全都拿纸拿笔聚到老教授的跟前。学了没三个月,有人又觉得这般练习更比唱样板戏还乏味,准时来上课的人就越来越少。到最后,只剩下一老一少面对面了。老画家返城时拉着他的手,深沉地说:“孩子,你的天资很好,只要刻苦用功,一定会成功的。最要紧的是长练不衰,熬上十年八年都不算长。我等着看你的作品,不要叫老师失望。到那时候,你真愿意继续深造,可以直接来找我,我会帮助你的。”
参加工作后,当上了驾驶员,于新民一直坚持练习,上车下车都少不了带块大画板。这事曾有人向许进山反映过,说不象个开车的司机,倒象个游山玩水的纨绔子弟。只
本章 共4页 / 第1页 ,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