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书架 登录注册
滇路盘旋 > 滇路盘旋最新目录

第十三章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不可抗御的原因,域名改为dsyq.org/感谢收藏^_^

从迪庆回来,几个人走散了,自己开着自己的车猛赶,正好在中秋的夜晚回到下关,和妈妈过了个团圆的八月十五。

第二天碰巧是个星期天,尤振雄在家里闲着没事,想起有好久没写信了,趁今日的大好时机,痛痛快快地写上几封,给朋友的,给老师的。说到写信,真有点趣味。刚离开学校时,谁也有几个知心交臂的好友。寒窗共苦读,朝夕齐放歌,那份情谊可称得上同榻夜深相焐足,同锅粮少各让薯。才步入社会那阵子,没分手三五天,就无端地会惦着这个,想着那个。还没有丁点的功劳,却总想把身边那么点细微的举手投足的新鲜事情告诉对方。同时也想知道人家是否过得有什么奇特。城里有城里的新闻,乡下有乡下的趣事,那时不多的一点业余时间几乎全都花在了写信上。最多时一天可以写三封,也曾有过同时收到三封来信的快事。邮递员真不愧为所有知青的共同朋友,他的到来是一切上山下乡的革命青年每天最盼望的事,他总能给许多人带来喜悦和欢乐(当然,也伴随着一些人的失望与忧伤)。后来时间长了,人们对信件的狂热逐渐消散。尤其是离开了农村,返城务工后,经历的事多了,知晓的理广了,人自然就世故起来。象每月完成生产任务并稍有超额,得到十几块钱奖金这类消息,也不屑于述之纸上四处告人了。因为它们过于平凡,每个工厂企业的职工都必须做到的最低标准。而老师期待的,则是要学生们能做出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那可不是随便就写得出来的。

在驾驶员的日历上,只有年、月、日,而没有星期。车子跑完多少里程,需要进行一次例行保养。这样,忙碌的工作日程才算排上一回正式的休息。

昨天刚把车子开回来,恰巧被车队的工会主席老黄师傅看见了。他大叫一声,步履蹒跚地急走过来,一把抓住尤振雄,再也不肯放手了。如果说上回还有几分周旋的余地,这回可是有总站总工会的“任命通知书”在手里,说什么他也不再妥协了,一定要把交接事宜办完。尤振雄再三说明车子马上要搞个例保,肯定不会偷跑的了。他始终不肯相信,干脆也爬上车,帮着一起开进车间,看着办好手续,然后相伴回到车队才算完。

李明波无事时也常在车间里转悠,无意中见到尤车,借着星期天,抽了点空赶来了。

尤振雄听到有老友来访,比听到书记宣布他做主席的命令还要高兴。立即掷笔起身,出门迎接,两人一见面就拉着手,笑吟吟的相互问候起来。到了屋里,李明波从上衣口袋掏出五元钱,煞有介事地交到尤振雄的手中,说道:“这是那篇《千里接车记》的稿酬。我装在口袋里有半个月了,老是遇不上你。”

“嗨,何必如此认真。你完全可以带媳妇上餐厅用上一餐,就当是我请客,不是合情合理的吗?”尤振雄轻松地笑道。请朋友坐下后,又忙着张罗茶水香烟去了。

李明波四下看了看,这房间同一般的年轻工人所住的没什么差异,狭窄的屋子里,紧凑的空间见缝插针,显得有点凌乱。床头书案还缺少世面上已开始流行的明星美女照,不过临窗的桌上倒还整洁,几本常看的书齐齐的堆放在一边,旁边的小书架上各类书籍排得秩序井然。桌面正中放着一块大玻璃板,一叠信纸摊在中间。不难想象,刚才主人正在写作什么。此时上面斜压着一本杂志,正好挡住纸上的字迹。大概知道有人到来,随手抓过盖上的。从遮去的部分看,他也没写多少字。

还在读中学的时候,父母和老师就曾严肃地多次训诫过:未得到主人的同意,而偷看人家的日记、信件及草稿,都是不道德的。从此那就成为同学们共同遵循的文德规范之一。但好奇心又在驱使他有种迫切想知晓的欲望。

等到尤振雄进来,李明波接过茶杯,有意地朝桌上努努嘴,问道:“是在写情书,还是作长篇?”

尤振雄笑了笑,没有正面回答他。“星期天了,没事干。”

“哎。我说老尤哇。”李明波头回使用这个称呼同老友说话,虽显生硬,却是发自内心。“你可别忘了我呀。我现在依然相当困难,你要帮我一把才好。假如有什么漂亮的文章,一定先让我看看。我敢说,你们四队的三个秀才肯定都大有名堂。听小于说的不少了。如今我那儿,真正能够独挡一面的,只有小于一个。其他的真是太糟糕了。你要能去给我帮帮手,那有多好。”

“我不行,去了只会给你添麻烦。”尤振雄没他那么认真,还象原来的轻松样。“你那儿不是有许多高手吗?”

“唉,高什么手?”李明波有几分丧气,喝了口茶,慢条斯理地说道:“在底下的基层可能算得上高,一到正式诚就高不起来了。你不知道,我那里的人多数是从车间选上来的,水平太差,搞了半年多了,还只能来个两三百字的简单新闻通讯,想要个千把字的报道或有点说服力的评论,根本办不到。唉,可以说连头都摸不着,对他们我都不敢提报告文学、短篇小说这类高级作品。用他们的话说,不是没学过,就是弄不懂。好象写文章就如同背乘法口诀一样,没背下来就无法接触。有少数几个是从学校分来的,文才比那些工人宣传员好点,可又没有实践基赐生活能力。充其量就会在办公桌旁舞文弄墨,最讨厌的是,这些人不勤于学习,不追求进步,自以为是正规学院出来的知识分子,才高学深。对于个人名利,那是斤斤计较。而对待工作,却又挑挑拣拣,大的做不了,小的又不做。我真想让他们全下车间车队去,实习个两三年,弄清楚自己是来到了什么地方,认识一下他们笔下要写的到底是什么人,再重新开始。”

“哈哈,你的想法未免过于苛刻,不过也有可取之处。”尤振雄没有被他的话所感动,反而笑了起来。“人与人之间的了解需要有一段沟通。时间长了,自然长短相补,逐渐就磨合成理想的整体了。”

李明波不转眼地看着尤振雄,细细品着茶,慢慢思考着他话中之意,过了几分钟,还是摇了摇头,意味深长地叹道:“未到江州城,不知李逵勇。落入浔阳江,才信张顺凶。你没走到那一步,总有点南方雨北方雪,形状不同物相等的疏忽。事情可不象咱们想象的那么简单。好,不说了。我只问一句,你有没有心干?这不妨当做是我第二次正式的邀请。”

“不必,不必。”尤振雄连连摇手。“你的情意我心领了。若能同意,早在上回就答应了,何必至今。让你跑来跑去,我心里

本章 共3页 / 第1页 ,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