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书架 登录注册
丰碑 > 丰碑最新目录

第十一章 决策前后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不可抗御的原因,域名改为dsyq.org/感谢收藏^_^

说粟裕可以向毛ZD报告,他本人不能为此承担责任,否则就是出尔反尔。他在井冈山反过毛ZD,可是从来没有反得正确过。事实上,这时的陈毅对毛ZD服气得紧,想想好了,要是没有毛ZD的指挥,大家恐怕还在深山丛林中当山大王呢,哪里有全国现今的局面?

粟裕也很精细和乖巧,他把自己的想法电告毛ZD的中央军委之前,先把自己的想法电告了正在大别山艰难跑龙套的刘邓,希望取得他们的支持,然后才向中央发了一封长长的电文,表明了自己反对过江,坚持在中原作战的看法。

第二天,刘邓回电也认为跃进江南的把握不大,如果粟裕加入中原作战,多歼灭敌人,“然后渡江,最为稳妥,亦可打开中原局面”。好家伙,粟裕联合了刘邓向中央军委的战略部署发起了挑战,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那是犯上。当时全国上下至少有东北战场,西北战惩中原战场,粟裕作为中原战场上三路大军中的一部前线指挥员,竟然对军委部署命令挑三拣四拒绝执行,颇有离经叛道之嫌疑。军人的天职就是服从,没有了服从,也就没有了力量和配合。粟裕不但挑战了中央军委,同时也挑战了毛ZD等人的肚量和胆识。

1948年4月13日,毛ZD,周恩来和任弼时等一行经过长途跋涉,东渡黄河,来到了河北阜平县境内的一个叫城南庄的地方,这里是聂荣臻经营了多年的地盘,即安全又保险,于是就在那里住了下来。第二天,周恩来和任弼时去了西柏坡与刘少奇、朱德联系,而毛ZD则留在当地阅读各个战区的来电。当他仔细阅读了粟裕的电文之后,就放下了手头的所有工作,开始了长长的思考。粟裕的建议颇似围棋高手投下的妙招,看似平淡无奇,却隐藏了无数后发制人的变化,毛ZD在想那些变化都是些什么,因为他也是个高手,高手见到了高手,往往必须长思才能对应。毛ZD整整考虑了八天,方才以中央军委的名义向陈毅,粟裕连发出了两段电文,催促二人参加书记处扩大会议。4月30日,两人到达城南庄,毛ZD见到粟裕,大踏步走出门外,紧紧握着粟裕的双手,口中不停地说“十七年,十七年了。”是呀,打从粟裕离开井冈山,可不就是整整有十七个春秋过去了吗?

城南庄会议整整开了七天,粟裕向毛ZD、刘少奇、周恩来、朱德和任弼时详细讲解了他的在中原地区大量歼敌的战略方案,并论证了这个方案可行性的军事根据。那些政治家们听完之后反映相当热烈,如同抱了金娃娃,个个抚掌称妙。最后毛ZD一锤定音,哈哈大笑道:“既然粟大将军不听我们的,那么我们就听粟大将军的!”并将会议结论迅速通报了刘邓,命令已归陈赓指挥的陈唐兵团(华东野战军第3,8纵队)回归建制,由粟裕亲自指挥。这样,华东野战军西线兵团的军事行动定在5月底南渡黄河在中原寻求战机。同时任命粟裕取代陈毅的所有职务,任华东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委。调离陈毅去中原局任第二副书记,协助刘邓工作。但是,粟裕坚决不同意陈毅的离去。经过反复协商,最后粟裕只同意可以暂时任代司令员兼代政委,陈毅仍然是华东野战军的司令员兼政委。最后,毛ZD让朱德和陈毅亲自护送粟裕这位新上任的代司令员代政委返回濮阳,由朱德亲自前往宣布军委对粟裕的新任命。粟裕的权力是;“全权指挥华东野战军第1,3,4,6,8和11纵队的作战,并指挥许(世友)潭(震林)在津浦线的作战”作战的对象暂时定为邱清泉的第5军。

城南庄会议结束后,陈毅带领近五千名地方干部前与刘邓会合,而粟裕率领大军南下黄河,进入中原,瞄着蒋介石的另一只主力部队邱清泉的第5军直奔而去。这一去,连毛ZD都没有想到,蒋介石的江山会卖得那样的快。

程志远接到军令后,终于长长地舒了一口气,雪耻的机会来了……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