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书架 登录注册
丰碑 > 丰碑最新目录

第十七章 淮海大战——围歼黄百韬(下)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不可抗御的原因,域名改为dsyq.org/感谢收藏^_^

求黄百韬兵团在碾庄坚守7到10天,由邱李兵团南下会和黄维兵团,击破中野后,再回师解黄百韬之围。有点“围魏救赵”的意思。

这很可能造成集中绝对优势兵力,夹击中野的态势,一旦中野被围,华野则必须分兵来救。这样一来,双方的局面就倒过来了,变成了共军被围,国军阻援的态势。可是,当时没有人相信黄百韬能在碾庄坚守7至10天。但恰瞧百韬在华野主力围攻之下在无险无守的平原上足足坚守了12天。

淮海战场,国民党一直这样走看似稳妥的路子,最后走的局势越来越对自己不妙。而共党一直在走险招,因为不走险招根本无招可走。不少人纠缠在国共之间兵力这个问题上,而看不到国民党战略部署上的硬伤,可谓一叶障目。大兵团作战,横跨广大的战场,几十万人对几十万人,并不是混混在广场打架,谁人多谁就能取胜。战略部署才是要命之处。不少人纠结在这个问题上的意图很明显,共军人多,所以取胜不奇怪。这是一种无知的见解。慢不说共军兵力不占优,武器装备差得远,就算是共军人多,败仗有很多种,被击溃是败仗,被歼灭一部分也是败仗,但国民党怎么就输得那么惨?一败涂地,整兵团整兵团的歼灭,连有生力量都没有保存下来。这难道仅仅用一个“人少”的理由就可以解释过去的吗?

杜聿明没有选择,只好按部就班的从正面把部队开过去增援。可华野夹到碗里的肉,岂能让你再抢回去。果不其然华野拼了老命把邱李兵团死死的顶在外围,杜聿明一时无可奈何,他还要防着共军侧面打援的几个纵队,所以并不敢玩命往前推。他不知道,粟裕早就开始玩命了,包围圈里的老黄拼命抵抗,死活打不下来,要是外围的老杜再开始玩命,华野危矣!此刻的华野武功已经施展到极限了,但他还要装作才使出八成功力的样子,让杜聿明谨慎再谨慎,千万不要冲动。

最可怜的要数黄百韬了,他已经到了绝境。

1948年11月18日,淮海战役进行到第13天时,碾庄包围圈里黄百韬兵团第100、第44军被歼灭。19日,第8、第9、第6、第4纵队在特种兵支援下,四面围攻黄百韬兵团部所在地碾庄圩。

共军的紧迫战术,逐个的摧毁了己方修建的碉堡,工事,部队伤亡惨重。当然,他们死的人更多,但是他们好像无穷无尽,而且不知道死是何物?远远看去只见交通壕里不断往外丢土,弯弯曲曲的壕沟就像引爆自己的引线,只要挖到这里,“嘭”的一声巨响,一切都灰飞烟灭。部队已经从碾庄外围的几个村庄退回来了,现在就守在碾庄这个中心,幸好,碾庄外围有两道水壕,又修筑了工事,架设了机枪,共军一时也攻不进来。

在指挥部那所破旧的屋子里,老黄听着外面隆隆的爆炸声,若有所思。他在回想着这一辈子的戎马生涯,他还想着自己的妻儿。

“司令,顾总长来电。”部下的声音打断了他。

顾祝同亲自乘飞机飞临碾庄上空,用电台与黄百韬通话。顾总长是他的靠山,没有他的提携,也没有我黄百韬的今天。顾祝同在电波中喊道:弟已然尽力,必要时率部突围吧。仗打到现在,他老黄已经对援军没有希望了。突围?我要能突围我早就突围了。就算我自己逃得性命出去,我的十几万弟兄全没了,这样一副狼狈样子,送给那些小人看笑话吗?

总统空投下来的亲笔信他看到了:此次徐蚌会战,是为我革命成败,国家存亡之最大关键,务希严令所部切实训导,同心同德,团结苦斗,期在必胜,完成重大使命。这些话我听过无数遍,可是我能遵循,国军里又有几个人能同心同德呢?必胜?哎,各安天命吧。士为知己者死,受总统大恩,我死战到底就是了。他对电台中的顾祝同平静的说:我总对得起总长,牺牲到底就是了。

他不知道,此刻的邱李兵团已经推进到离他只有40里的大许家。

11月19日,碾庄周边村落都已攻陷,粟裕下令发起总攻。华野九纵开始攻击碾庄外围的水壕,对面就是黄百韬起家的部队25军。但是攻击并不顺利,敌人仍在困兽犹斗,九纵伤亡惨重。九纵司令员聂凤智火了,都打到这个时候了,敌人还这么顽抗!这两道水壕成了黄固守顽抗的天然屏障,聂决定直接趟过去发动最后攻击。他安排几个人下河试试水深,只有一个战士趟到了对面,其他人都牺牲了。这就证明这个河是可以走过去的!总攻开始了,共军从交通壕里一起冲出来,一起下水,直接从河里冲了过去。对面机枪扫射,成批的人倒在河里再也没有爬起来,鲜血染红了整个河面。这个时候双方都已经杀红了眼,共军踩着同伴和敌人的尸体不断从河里冲过去冲过去,最后双方的尸体硬是把这几道水壕给填满了!九纵在整个碾庄战役中伤亡最多,总共伤亡了7000多人。

碾庄圩,是华野用尸体填过去的!!

大势已去,黄百韬带残部撤至大垸上,指挥第64军继续顽抗。11月21日,第4、第8、第9纵队对大、小垸上发起攻击。11月22日,黄百韬领着残余的部下突围,当跑到尤家湖附近的一片芦苇塘边,身边只有一个警卫员了。他拔枪命令警卫员不要管自己逃命去吧,随后拔枪自尽!

蒋介石后来还专门找人潜入碾庄一带,找到黄百韬的尸体,辗转带回南京,为他举行国葬,追赠陆军上将军衔。

关于黄百韬之死,有两种说法,共军称黄被击毙,国军称他是自杀。我更倾向于自杀一说。黄已报了必死之心,想要求生,他可以早早投降。在部下损失殆尽,战无可战之时,拔枪自尽,不失一位军人的尊严。电影《大决战淮海战役》里也还原了那个情景,但是好像综合了一下,先中了流弹,再自杀。不管怎样,黄百韬死了,他死的很有军人的风骨,尽管他所效忠的人,所扞卫的政权,在我看来很不值得。但是人各有志,各为其主,作为一个军人,他赢得了我的尊敬和敬仰。

战后无论是战斗总结还是个人回忆,都一致认为碾庄战况之惨烈为淮海战役之最,经这一战,华野就付出了伤亡接近5万人。

收到黄百韬兵团被全歼的消息后,粟裕一下子昏倒在地。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