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书架 登录注册
风箫洞的传说 > 风箫洞的传说最新目录

第四章 午夜箫声(下)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不可抗御的原因,域名改为dsyq.org/感谢收藏^_^

北风吹来,箫声起,真有意思!第二天早晨,邓老大用錾子在洞口左边的岩壁上刻下了“风箫洞”三个大字,从此,“风箫洞”这个名称就一直流传至今,全称是:大坪山锅圈岩凤箫洞。

邓天举背着一篼野猪肉回到家里,给幺公送去了几块,幺公高兴地笑了,笑得合不拢嘴,他没想到自己也有肉过年了。

腊月二十日,已是岁尽年末。原本打算让儿子们回家过年的,但是已经把话都说出去了,哪有儿子被拉去当兵后能够回家过年的?说不通啊!人家也不会相信,弄不好是会露馅的。邓天举和张银联商量过了,让儿子们就在风箫洞过年吧,还是按约定的时间把一些必要的东西给他们送过去。

光阴好混,一转眼就到过年时间了。邓老大兄弟俩提前一天就把过年要吃的东西准备好了,他们准备了萝卜炖野猪脚、青菜烧野兔肉、板栗炒山鸡、红烧冬笋野猪肉。所有的这些美味佳肴都分别用大楠竹筒装好,到时候只是加热就可以吃,专等大年三十这一天的到来。

大年三十这天,兄弟俩起得很早,他们今天主要是准备送旧迎新的活动,他们要把大山里的年过得热热闹闹的,全天的活动他们在前一天晚上就商量好了。

早晨,兄弟俩砍了一捆竹子扛回来,然后锯成一节一节的,这是他们做的爆竹。只要把竹节投进火堆里,里面的空气受热后急剧膨胀,当外面的竹青烧掉以后,空气猛然喷出发生爆炸,响声很大,跟火枪的声音差不多。这就是爆竹的前身,这也是他们在放牛的时候经常玩的游戏。

吃过早饭,他们到树林里砍来很多柴火,还弄来很大一堆干松针和干树叶,又从三层岩上面砍了许多爆仡噪的桠枝从悬崖上面放下来,这是他们用来代替小鞭炮的。当火烧得很旺的时候,把爆仡噪投进火里,叶子会发出噼噼啪啪的响声。

一切准备就绪,也是傍晚时分,兄弟俩就在风箫洞前面的空地上,烧起一堆熊熊大火。

哑巴把爆仡噪扔在旺旺的火焰上,发出噼噼啪啪的声音,活像同时点燃无数的小鞭炮。邓老大把竹筒投进火堆,须臾之间,竹筒间歇而有节奏地发出“嘭嘭嘭”的爆炸声。哑巴高兴得手舞足蹈,老大高兴得放声大吼,这是他们进山以后最开心的一次释放。整整两个时辰,原始森林上空回荡着爆竹的轰轰声,风箫洞门外萦绕着老大开心的吼叫。一时间,锅圈岩沸腾了,大坪山沸腾了!这是人类第一次给大坪山带来的快乐,也是人类第一次给这一片原始森林带来的欢笑。

午夜时分,“轰”的一声巨响,邓老大朝天放了一枪,枪声在大山之间回响,它宣告大坪山风箫洞新的一年开始了。

在大山里过春节真的好单调。以往在家里的时候,逢年过节,走亲串友互相拜年,人来人往络绎不绝,放鞭炮,玩龙灯,好不热闹。可现在就只有邓老大兄弟俩身居洞穴,面对空山,寂寞得使他们按捺不住。老大突然想起父亲给他们送来的东西当中有一本说唱本《柳荫记》,他急忙取过书,坐在门口说唱起来。顿时,空旷的大坪山响起了邓老大朗朗的唱读声,哑巴就坐在老大身边默默地听,默默地想。书中梁山伯与祝英台相亲相爱的情节撩拨着两个年轻人,使他们心里泛起一波又一波男女思春的涟漪。

《柳荫记》这类说唱本,是乡间农民在休闲的时候,三五成群地坐在一起,点上一支松明或者一盏桐油灯,由一人执书,其他几人站在旁边一起帮唱的故事书,有歌颂爱情的,苦难当中夫妻至死相守的,子女对父母孝道的。这类书的叙述形式以七字句为主,七字句部分由几人共同整齐地唱读。在交代故事的起因或者过渡到另外一个情节的地方就用白话叙述,白话叙述的部分由执书人一人叙述。这种说唱形式民间称之为‘说书’,说书的时候,不会识字的和老人们就坐在旁边静静地听,当书中说到动情的时候,老人和妇女们就会用衣袖揩去眼泪。每当逢年过节,大宴小席时,似乎都必须有人说书,如果没有人说书就显得非常冷清。这种文化生活深得农民喜爱,人人争相诵读。人们不但能从故事中受到教育,而且还可以帮助识字。

邓老大兄弟俩休闲的时候总是坐在门口说唱《柳荫记》,整个春节期间,他们就是在《柳荫记》的意境中度过的。他们很愉快,他们从《柳荫记》中找到了乐趣,他们不寂寞,他们的心伴随着梁山伯在涌动。对于哑巴来说,更是受益非浅,他记性好,他从大哥说书的过程中认识了一些字,虽然他读不出字音来,但是他记住了很多字的读音。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