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抗御的原因,域名改为dsyq.org/感谢收藏^_^
所杀,韩信前来营救时也被项羽俘虏。刘邦欲回到荥阳与项羽交战,郑忠劝谏刘邦,避开项羽的锋芒,驻扎在河内小修武(河南焦作),不与项羽交战,刘邦采纳。
八月,灌婴与靳歙在鲁县打败了项冠,得知荥阳已失,靳歙南下攻打楚国腹地彭城以牵制项羽,灌婴率骑兵返回前线增援,在燕县(今河南新乡)打败楚将王武,又在白马津(河南濮阳)打败楚将桓婴,过白马津渡黄河,到达河内与刘邦会合,然后护送刘邦南渡黄河从修武回到洛阳。
此时项羽又攻破了成皋,到达洛阳附近的巩县(河南郑州)。双方在巩县交战,楚军大败,不能继续西进。刘邦在巩县遏制了楚军的攻势后,乘胜追击,意图夺回成皋,楚军坚守成皋险要,汉军攻之不下。
刘邦打算放弃进攻成皋,退守巩县与洛阳。谋士郦食其劝阻刘邦不要退却,并向刘邦说明了敖仓的重要性,放弃成皋与荥阳就意味着放弃敖仓。此时楚军后方受到靳歙的牵制,不能全力攻打敖仓,郦食其劝刘邦务必加紧进攻成皋,收复荥阳,坚守敖仓。并且郦食其自请出使齐国,劝说齐王田广降汉。
郦食其不辱使命,以三寸不烂之舌成功劝说齐王归降。齐王田广同意归降于汉,撤去了历城(山东济南)的守军,示无反意,并与郦食其纵酒庆祝。韩信从灌婴口中得知刘邦已失荥阳与成皋,洛阳危急,并且齐国已被郦食其说降。韩信在蒯通的蛊惑下,认为楚汉相争,齐王得利,决定自己去当齐王,擅自攻打齐国撤去防守的历城。齐王大怒,以为是郦食其出卖了他,将郦食其烹杀。田广急忙派齐军再次防守历城,韩信不能攻下。
15、公元前203年二月,韩信攻下历城(山东济南),自立为齐王。项羽此时北有韩信,西有刘邦,南有靳吸,为了避免楚军被汉军三面包围,十面埋伏,项羽派武涉赴齐国,游说韩信,劝他发兵助楚,攻打刘邦。但齐国的汉将都是刘邦的亲信,韩信调动起来不方便,韩信于是以"汉王刘邦待他甚厚,不忍背叛"为由拒绝了武涉的请求。
韩信不仅没有听从武涉的建议助楚,反而命令御史大夫灌婴离开齐国,趁机率汉骑南下攻楚。首先进攻楚国的鲁地,大破楚将薛公杲于鲁北(山东曲卑)。南下再破薛郡(山东滕州),攻博阳(山东泰安),进军至下相(江苏宿迁),夺取虑、僮、徐等县(皆在安徽宿州)。接着渡过淮河,进至广陵(今江苏扬州),尽降楚国城邑。项羽急忙派项声、薛公、郯公夺回淮北。灌婴北渡淮河,在下邳(江苏徐州)大破项声、郯公军,将薛公杲斩首,夺取下邳。接着追击楚军,破楚军于平阳(今山东邹城市),回师还攻并占领彭城,俘虏楚柱国项佗,降服留(江苏沛县,留侯张良封地)、薛(山东滕州)、沛(江苏沛县)、酂(河南商丘)、萧(江苏徐州)、相(安徽淮北)等县,彭城沦陷拉开了垓下之战的序幕。灌婴攻陷彭城荡平淮北后,离开齐王韩信,后来与刘邦军会师于颐乡(位于今河南周口)。
公元前203年八月,由于粮道被切断,楚军粮尽,项羽被迫议和,刘邦此时未能调来齐王韩信、梁王彭越援军,无法打败楚军,于是双方订立和约"中分天下",划鸿沟(古运河,位于今河南荥阳以东)为界,东归楚、西属汉。楚汉两军在荥阳、成皋一线相持两年零五个月后,休兵罢战,这就是着名的鸿沟议和。
公元前203年九月,项羽遵约东撤,刘邦亦欲西返。和约定立后,刘邦派使者至楚营请求放还刘邦家属,但都一一遭到拒绝。后来侯生往使,成功说服项羽放还刘邦家人。此时灌婴已攻克楚国的都城彭城,这对西楚是一个致命打击,项羽此时可以说是已经大势已去,变成了一条无家可归的丧家之犬,只能带着残兵败将四处逃窜。项羽对夺回彭城没有信心,只好离开荥阳向南撤退至固陵(今河南周口太康)。
公元前203年十月,刘邦率领大军追击项羽,命令靳歙先击破盘踞在济阳(山东济南)的项悍,此时灌婴还在平定彭城周边之地。到了阳夏南(河南周口),刘邦停止进军,派使者招韩信、彭越前来会合,韩信当了齐王后,欲坐观楚汉成败,拒绝了刘邦的调遣,彭越亦以魏地刚刚平定不能前往为由予以拒绝。刘邦追项羽至固陵,因齐王韩信、梁王彭越按兵不动,未如期会师,遭楚军攻击,大败。楚将宋灵常突然降汉,项羽后院失火,被迫逃到陈县(今河南周口淮阳)。
公元前203年十一月,汉将靳歙从济阳来到颐乡与刘邦会合,同时灌婴平定淮北以后也来到苦县的颐乡(今河南周口)与刘邦会合。颐乡会师以后,汉军对驻陈的楚军形成东西夹击合围之势,大败项羽,县令陈利几降汉。项羽在陈县战败后,率残兵败将继续南逃到城父(今安徽亳州东南城父集)。
此时汉将刘贾已经攻占了寿春(寿春是楚国故都),项羽无心攻打寿春(今安徽淮南),立即调转马头,转向东南方逃跑,据守在城父。刘贾派人策反了西楚的大司马周殷,周殷叛楚,以舒县(今安徽六安舒城,是三国名将周瑜的故里。周殷是舒城周氏的始祖,东吴周瑜、东晋周兴嗣、南唐周宗、南宋周敦颐、元末周子旺、明末周延儒、清末周祖培以及民国周恩来等都出自这一支,这支堪称是乱世枭雄。舒城周氏起源于奔楚还书的王子朝,文王梦熊,授之以书,熊侯乃有荆湘之地,绛城周氏起源于绛侯周勃。根据目前的证据显示,五朝遗民中,残尧部落逃到了徐州,残舜部落逃到了湘江,残夏部落逃到了巫山,残商部落逃到了开封,残周部落逃到了六安。此外,残秦逃到了广安,残楚逃到了彬州,残汉逃到了四川,残晋逃到了建业,残隋逃到了淮南,残唐逃到了江宁,残宋逃到了崖山,残元逃到了和林,残天完逃到了朝鲜,残明逃到了云南,残清逃到了满洲,残民国逃到了台湾,这些都是历史遗留问题)之兵屠戮了六县(今安徽六安,是古代皋陶的封地),与英布一同北上,与刘贾会合,离开寿春,前往城父攻打项羽。身在齐国的韩信,见项羽大败,三分天下已经无望,于是离开齐国,来到城父与刘邦会合。最后,汉军血洗城父,城中的楚军被屠戮殆尽。项羽带楚军逃离城父,逃至垓下(今安徽宿州灵璧)。
公元前203年十二月,汉军迅速跟上,将10万楚军包围于垓下。楚军兵少食尽,屡战不胜,夜闻四面楚歌,军心瓦解。项羽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于是夜起慷慨悲歌
本章 共8页 / 第7页 ,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